「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深穗澳三地巡回分享会成功举办,得奖作家畅谈创作心路历程六月,由香港出版总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意香港」赞助、中商为大湾区执行机构的第二届「想创你未来—初创作家出版资助计划」之「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深穗澳三地专题书单及巡回分享会活动成功举办! 该「资助计划」旨在培育香港地区的初创作家,鼓励香港地区出版社出版具创意、优秀、具国际市场潜力的中文书籍,以补足香港地区出版缺门及增强出版创意优势,并协助出版业界开拓香港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市场,巩固香港地区作为创意之都的地位。 为进一步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促进湾区文化融合,「资助计划」首次委托中华商务贸易公司作为大湾区执行机构,推动「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活动,期望能借此深化香港地区新锐文学与大湾区读者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大湾区青年的创意互动。 本次「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邀请了四组香港地区初创作家,分别是《艺术xSTEM香港市区观鸟行》作者蔡逸俊、《我们来自心临村》作者蔡逸宁、《我港理学——香港今昔未来微科学》作者Inscie团队成员林欣虹、李启俊、白泓、谢嘉慧和《古生物化石实验室:恐龙X档案》作者龙德骏。 四组作家分别来到澳门、广州、深圳的代表书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并与现场读者互动交流。同时,三地代表书店都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书单活动。 三地巡回分享会精彩瞬间 「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澳门篇 6月17日于澳门文化广场举办 「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广州篇 6月23日于UN BOOX联合书店举办 「大湾区香港初创作家推广巡礼」深圳篇 6月24日于UN BOOX联合书店·本来艺文馆举办 初创作家精华分享 分享作家:蔡逸俊 作家蔡逸俊分享称,自己的绘画作品曾以花草为主,但从四、五年前开始对雀鸟感兴趣,故后来在创作中加入雀鸟元素。在创作本书时,他认识了一班雀鸟爱好者,并一起前往书中提及的八个地方进行探索,于是就有了书中八条香港市区观鸟路线。 为了让书籍更加多元化,蔡逸俊特意在书中附上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聆听不同雀鸟的叫声。他平时也会组织学生与家长一起走进公园寻找雀鸟的身影,并鼓励学生画下来,此类活动属于《艺术xSTEM香港市区观鸟行》的延伸导赏活动。 蔡逸俊表示,当你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就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事物。希望借着此书,让大家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香港地区。 分享作家:蔡逸宁 作家蔡逸宁分享称,本书通过两位主角——狮狮和兔兔自小在“心临村”的成长故事,启发读者对于成长的感悟,培养正向的生活态度。 她表示,之所以采用绘本的形式创作,是因为绘本的图画和文字更为简洁,便于传达给更多受众。她特意提到,书中的角色都收到了心临树赠送的礼物—— “心临果实”。这份礼物让他们能透过不同的感官(眼、耳、口、鼻、触觉)来认识自己、认识对方,并从中拥有新发现。她希望读者,尤其是焦虑的都市人,都能透过本书找到活在当下的方法。 提到与大湾区的联结,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会经常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自己在大湾区的生活经历,有时会带上一些当地特色点心和茶叶,和学生细谈湾区饮食文化。她也计划带领学生到佛山进行历史文化考察,进一步挖掘大湾区的文化传统。 分享作家:林欣虹 《我港理学——香港今昔未来微科学》作者Inscie团队成员之一林欣虹分享称,香港地区图书市场虽有不少科普读本,但在内容上极少与香港地区有关,或较集中在STEM教育相关领域,她期望能通过本书填补相关空白。 为了完成本书,主创团队曾亲访30多个香港地区名胜景点或地标建筑,其中包括香港地区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米埔自然保护区。她与团队亲访了此区,游历了这个雀鸟天堂,学习了丰富的湿地生态知识,也见识了红树林、基围、芦苇林等,这是一次十分宝贵的体验。并且出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主创团队还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对内容进行监修。 林欣虹强调,科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贴近大众的。Inscie团队的理念,是通过浅显有趣的方式引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让科学在年轻的世代中更加普及化。 分享作家:谢嘉慧 Inscie团队成员之一谢嘉慧表示,在创作过中团队不仅仅仅是在输出,同时也学到很多新知识。比如大家都意识到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见识了很多雀鸟,也了解到原来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努力追求“碳中和”。 能成为一名作家,不仅自己更了解香港地区,也让更多人认识香港地区,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分享作家:白泓 Inscie团队成员之一白泓表示,这本书记录了香港地区的昨日、现在与未来。读者能读到香港地区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大都市。 而且自己在创作本书时运用了大学时专业知识,是对自己学业生涯的一次宝贵总结。 分享作家:李启俊 Inscie团队成员之一李启俊则强调,科普应该是大众化的。它不只是面向中小学教育,而是面向所有人。科普为社会大众提供思考和好奇的动力,有助于我们判断各种社交媒体上的谣言,探索真相。
作家龙德骏分享称,自己读小学时第一次在图书馆接触到恐龙科普书籍,便从此喜欢上古生物。二十岁后决定将爱好变成职业,让更多人认识这门科学。 他提到,市场上关于恐龙的书籍大多以图画为主,且内容大致相同。他希望写一本专门针对恐龙化石的书,让更多人认识恐龙的另一面。而《古生物化石实验室:恐龙X档案》是香港地区首本原创、以恐龙化石为主题的图书。 他表示,近年于港铁车站的大理石墙内发现到大量古生物化石,这令让他非常感叹:原来在都市人习以为常的环境里,都有可能挖掘出恐龙化石! 作家 & 现场读者问答精选 问: 在出版过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 答: 龙德骏:出版过程中遇到了几个困难。首先是关于本书的定位。很多人都做过关于恐龙科普的书,但我想做一本市场上很少见,很新鲜的题材。其次是本书的插图。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绘制,并且不断修改。最后是科普知识的准确性,我们也花了很长时间收集资料,不断修正。当看到这本书出现在畅销书架上时,感觉非常奇妙,觉得前面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问: 现在大家更关注娱乐化的内容,为何坚持在互联网做科普宣传呢? 答: 林欣虹:既然大家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如果能很方便地查阅到科普知识,大家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吸收,也有助于你分辨互联网资讯的真假,避免被欺骗。这是我们做科普的信念和初衷。 问: 现未来是否会出版关于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绘本? 答: 蔡逸宁:其实成年人和小朋友都可以阅读《我们来自心临村》。但想要传达更多心理学知识的话,绘本还不足以承载,我可能会通过小说等体裁来创作。而且我很喜欢挑战,除写作以外,以后会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来宣扬正向积极的心理学。 问: 您有计划出版关于深圳、广州或其他地区的科普图书吗? 答: 林欣虹:出版《我港理学》只是一个开始,开始了我们推动全民科普的进程。我来过深圳和广州几次,深刻感受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在广州场活动期间,我们使用了非接触式人脸识别环保取纸设备。我们就像两个小朋友一样的,对这些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和惊讶。关于深圳、广州的科普内容,有太多方面值得书写了。希望大家多给我讲讲深圳和广州的故事! 问: 请给大湾区读者推荐一些香港地区的观鸟路线。 答: 蔡逸俊:我会推荐香港公园或者九龙公园。因为这两个公园比较靠近港铁站,搭乘交通工具就能去到。而且公园里的雀鸟一年四季都停留在这里。比如白色的小葵花凤头鹦鹉和亚历山大鹦鹉,这两种鸟365天都出现在公园里。 问: 如果想要了解恐龙的知识,有推荐的博物馆和讲座吗? 答: 龙德骏:香港科学馆的古生物展厅和荃湾木化石公园的如心园都将于本年内开幕,希望大湾区的读者去现场参观。 |